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边城》教案 2

《边城》教案 2_第1页
1/3
《边城》教案 2_第2页
2/3
《边城》教案 2_第3页
3/3
教学目标: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领会翠翠的心理和情感。2.联系现实生活,感受理解翠翠身上体现的人性之美。3.进行联想想象,使翠翠的形象更加明晰可感。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为以下学习打下基础。)1.引出课题:(多媒体展示课文标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沈从文的《边城》。这部创作于 20世纪 30 年代的小说曾被赞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作者沈从文也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很多的评论者都对这部作品推崇备至。2.情节介绍:十五岁的山村少女翠翠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终年看守着河边的渡船。翠翠聪明能干,美丽善良。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同时爱上了她。为了赢得翠翠的爱情,天保请了媒人上门求亲,翠翠却没有表态;仅仅是因为羞于表达吗?原来,翠翠的心上早就有了一个人。事情还得从两年前的端午节说起。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爷爷进城看龙舟赛,邂逅了傩送,彼此一见钟情,但这份感情双方都埋藏得很深,并没有表露出来。时隔两年,乡绅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用一座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他,翠翠对此有所耳闻。但对于傩送不要碾坊,宁愿作个摆渡人的心意,她却并不知晓。天保兄弟在爱情面前展开了公平竞争,按照当地习俗,要在大月亮的晚上用歌声向姑娘表达爱情。他们商定轮流到渡口边高崖上唱情歌,谁的歌声有了翠翠的回应,谁就得到翠翠……(多媒体,教师配合音乐、文字朗读)阴历十四到了,月也快圆了,我们的课文也开始了……3.交代学习重点: “边城”这个词在许多读者眼里已经凝定为“湘西人性美”的文化概念;沈从文在说到创作动机时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节选文字以翠翠为核心人物,主要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二.品味赏析:(“入”:品味语言,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整体感知:用快速浏览的方式自读课文,找一找在爱情来临时,翠翠是如何表现的。2.小组讨论:第一二小组讨论第一节;第三小组讨论第二节;第四小组讨论第三节。要求紧扣课文的有关情节与细节来赏析。3.师生探讨:四人一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来发言,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实现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使学生建构起对人物的独特理解。(主要让学生发言,教师可范读或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有关段落。)明确:第一节:薄薄的凄凉: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边城》教案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