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我与地坛(节选)课余撷珍 粤教版必修 1 "教 材 悟 读在苦难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与地坛》(节选)命运许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史铁生因故致残,他摇着轮椅,徘徊在荒芜的地坛。他想到过去,想到现实,想到母亲,想到生命,想到欲望……挣扎、求存和奋斗战胜了绝望、懦弱和苟且。最终,他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 生活,对“什么是生命”“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做出了哲学的思 考和回答,用残缺的人生写出了最智慧的文字,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素材运用】 史铁生独自摇着轮椅,进入废弃的地坛。然后是静静地坐着。听虫鸣,看蝶飞,数蝉蛻,玩味滚动的露玉……在地坛的日子,时间自然也就如同静止了,时间的移动只能通过自己身影的移动去感受,缓慢而漫长!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足够他抚慰自己苍凉的生命以及探寻活着的理由和勇气。这就是史铁生版本的“我的时间”,在这样一段“我的时间”里,不仅仅让他发现地坛是映射在时间之墙上,更让他发现,生命本身,就是映射在时间之墙上——是的,凝望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凝望上帝窗户的人终究是可以感受到生的可贵,苦难是可超越的。【相关话题】 1.苦难 2.自强不息 3.坚强美 文 品 读活 出 爱史铁生我曾经写过:人与猪的自然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 心理差别却无穷大。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一旦走向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我常常感到这样的矛盾:睁开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恶;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其实人人都在苦弱地挣扎,惟当互爱。当然,白天的眼睛并非多余,我是 说,夜的眼睛是多么重要。人们就像在呆板的实际生活中渴望虚构的艺术那样,在这无奈的现实中梦想一片净土、一段完美的时间。这就是宗教精神吧。在这 样的境界中,在沉思默想着向着神皈依的时间里,尘世的一切标准才被扫荡,于是看见众生都是苦弱的,歧视与隔离惟使这苦弱加重。那一刻,人摆脱了尘世附加的一切高低贵贱,重新成为赤裸的亚当、夏娃。生命中必须有这样一段时间、一块净土,尽管它常会被嘲笑为“不现 实”。但“不现实”未必不是一种好品质。比如艺术,我想应该是脱离实际的。模仿实际不会有好艺术,好的艺术都难免是实际之外的追寻。当然,在强大的现实面前,这理想只能是一出非现实的戏剧,不管人们多么渴望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