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备课资料1.两个常用的结论(1)从真空(空气)观察正下方折射率为 n 的介质中距界面深度为 h0的物体,其视深h=略证:作光路图如图 19—17,因为一般瞳孔的线度 d 约为 2~3 mm,因此 i 和 r 都非常小,则:sini≈tani=,sinr≈tanr=有 n=(2)从折射率为 n 的介质中,观察正上方距液面高为 h0的物点,其视高为 h=nh0略 证 : 如 图 19—18 所 示 , 同 样 , 由 于 i 、 r 很 小 . 近 似 地 有 sini≈tan i=,sinr≈tanr= n= =nh0图 19—17(3)应用举例:如图 19—19 所示,紧贴矩形玻璃砖右端插一枚大头针,在距左端 l1=3 cm 的 O 处观察大头针 D 的像 D′,若测出像距右端 l2=4 cm,玻璃砖厚度 L=14 cm,试估算玻璃砖的折射率.解析:根据视深公式 h=,h0=Lh=L-l2得:n==1.4可见视深和视高都与观察点的位置无关(只要垂直观察)2.日出时太阳看上去为什么像个扁圆.分析:从与视平面平行的太阳圆的直径以及弦的两边发出的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折射时,情形是相同的,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我们看不出太阳有任何变形(或者说横向上太阳无变形).但如果光线是从垂直于视平面的太阳圆的直径和弦的两边发出的.情形就不同了,如图 19—20 所示,当观察者看到太阳圆直径 MN 时,从 N 点发出的光线入射到地球大气的上层时,入射角 α 比 M 点发出的光线的入射角 β 要大,因此,前者较后者弯曲程度大.所以,人感到太阳下面的边较上面的边稍向上升了一些,好像被压扁了似的.图 19—18图 19—19图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