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浇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浅析及预防 混凝土裂缝产生是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时间角度看,分为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施工阶段,按材料质量主要有水泥安定性不合格产生的裂缝;按混凝土硬化过程特征主要包括常见到的混凝土沉缩、混凝土早期干缩以及水泥水化热作用下(即温度差过大)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而在使用阶段,混凝土裂缝主要受干缩变形、结构受力(荷载作用)及温度变化作用引起的裂缝,包括室内梁板裂缝和屋面板干缩温度裂缝等。 一、施工期间混凝土出现的裂缝 (一)材料及半成品质量问题造成裂缝。例如:某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施工时,发现基础混凝土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早期产生沉缩裂缝。例如:某厂房办公楼为框架结构,板厚为 120mm,梁断面为 250×500~700mm,梁跨度为6m,梁与板同时浇筑,拆模后发现梁板交接处出现了 0.1~0.3mm 的水平裂缝。 (三)、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失水收缩作用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结构裂缝。 工程实践表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水泥水化热释放引起混凝土温度剧烈变化极易产生裂缝,这种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温度的升降产生约束应力引起。 裂缝原因分析 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高、干燥收缩。 控制裂缝的预防措施 从施工单位以往的工程经验分析,可从控制温度、完善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和减少约束条件等方面考虑。常用措施以下: 1、尽量采纳低中水化热水泥,以降低水化热。 2、采纳高强度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通常采纳强度等级为 42.5 水泥。 3、掺加粉煤灰。粉煤灰作为掺合料的显著特点是水化热低,和易性好。 4、掺加缓凝剂减水剂,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5、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 30~50cm,采纳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待最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20~30min 后进行二次复振。内容总结(1)对现浇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浅析及预防 混凝土裂缝产生是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时间角度看,分为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2)对现浇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浅析及预防 混凝土裂缝产生是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时间角度看,分为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3)例如:某厂房办公楼为框架结构,板厚为 120mm,梁断面为250×500~700mm,梁跨度为 6m,梁与板同时浇筑,拆模后发现梁板交接处出现了 0.1~0.3mm 的水平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