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疏理考查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等重点知识。2.分析考试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3.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感到“考有所得,评有所获”。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对自己考试情况的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找自身不足以及原因;通过启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学程序一、引入考试的目的是检测教 师的教学效果与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同学很好地利用了这次练兵的机会,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小的收获。当然,在这次考试中,我们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1.审题不清,导致失分的不在少数;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彻,对知识的运用灵活性不够;3.计算能力有待加强。二、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题目及分值考查能力选择题第 1~8 题,每题 6 分,共 48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题第 9 题,共 15 分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题第 10~12 题,共 47 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2.难度比例:容易题:约 60%;中等难度题:约 30%;较难题:约 10%试卷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3.试卷集中反映的问题(1)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2)审题能力欠佳,对问题缺乏深 层次、全面思考;(3)实验分析、评价能力差;(4)计算题书写不规范。三、小组讨论、自主更改1.小组在试卷下发后自主订正,能 自己订正的在题号前打“√”,不能自己订正的在题号前打“×”(课前学生自己解决)。2.小组合作订正:针对上一步骤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完成。四、典型分析,总结提升在学生自主更正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方法的总结提升。考点一:对“重力、弹力、摩擦力 ”的考查【考点解读】考查对力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考查题目】第 2、7、8 题【考题详析】第 2 题第 2 题:选 D 解析: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轻质弹簧 A、B 中的弹力大小是相等的,即k1x1=k2x2,所以两弹簧的压缩量之比 x1∶x2=k2∶k1,故选项 D 正确。【错因分析】本题难度属于中等,主要考查弹簧的弹力。易错点在于不知道两根弹簧串联,弹簧中的弹力是处处相等的而导致错误。【本考点其他题目详解详析】第 7 题:选 BD 解析: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