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关于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地点:北京市 调查内容:公众对社会信任度调查 调查方式:街头拦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近日发布一项调查称,随着“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曝光,42.9%的公众将食品行业列为最不信任的承诺,除此之外,电信、房地产、建材等行业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而垄断程度较低,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赢得的信任度最高。 该调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于 20xx 年 7 月开展,采纳街头拦访的方式,调查涉及北京市 16 个区县,共发放问卷 1030 份,其中有效问卷 976 份。 调查显示,20xx 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对个人诚信的不乐观转向了对企业、政府的怀疑。 公众认为,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只有在政府诚信度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使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今年发生的“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和几起政府强拆事件,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此外,公众人物在诚信上的表现也不能让公众满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针对“公众人物在诚信方面的表率作用”,受调查者认为没起什么作用,甚至起到消极作用的占到 65.5%。 企业在诚信上的得分在及格线以下,仅为 53.6。 公众认为,企业最常见的失信现象表现为虚假广告盛行、假冒商品盛行和东西缺斤少两;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失信成本过低和政府部门监管不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失信。 调查显示,居民个体的诚信得分达到 60.6。 在此次调查中,44%的公众表示在面对诚信问题时能够坚持原则,45.9%的公众表示会视情况基本坚持原则,仅有 8%的民众会先考虑自身利益。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信任的是家庭和自己,选择这两项的比例累计为总人数的 87.7%。 调查结果表明,45.5%的调查者认为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是个人诚信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周围人不诚信和失信成本过低,也对个人诚信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