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3 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3 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3 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1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 8 岁男孩以及一个 2 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举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阔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常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喧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 70、80、90 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 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育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阔的家庭特点。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爱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