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使命感

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使命感_第1页
1/17
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使命感_第2页
2/17
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使命感_第3页
3/17
会计理论讨论历史使命感会计理论讨论历史使命感 对于本文意思的表达,作者曾犹豫了好长时间。从1993 年《会计讨论》发表了我致杨纪琬教授公开信后,对中国会计讨论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思考,一直萦绕我脑海而挥之不去。1997、2025、2025、2025 年,我先后又在《会计讨论》上发表了对中国会计讨论一些基本面问题的看法。现在因为《会计讨论》编辑部在首届“两岸四地会计期刊联席会”上,极有诚意地征询学界对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会计讨论的意见,故借此机会,我把数次欲言又止的话之要义尽可能准确地表述出来。我深知,理论讨论中讲真话、实话往往会伤及同行,极容易使自己身陷万般孤立之绝境。但是,科学讨论历来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会计学者,必须面对这样的历史担当。我权且把说出以下肺腑之言,作为个人与中国会计讨论同行的一次良心对白,可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我得首先申明,当我向同行倾诉以下看法时,我视会计讨论为自己生命之一部分,而非通常人们认为的只是谋生而已 一、中国会计讨论的“大是大非” 在西方学界,“李约瑟之谜”至今未解,其谜根是现代科学为什么未产生在中国?或曰为何没有在中国扎根?这似乎同德国伟大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留给人类的谜团如出一辙:资本主义为什么首先产生于西方而未能发生在东方?其实,对李约瑟之谜,中国学者早已有觉察并试图予以破解例 1921 年,年方 26 的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发表了“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的演讲,他不仅试图回答而且拓展了“李约瑟之谜”。他认为,因为中国无科学故落后于世界,此状况不仅影响物质,更严重影响中国的精神;其结论绝对离奇: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根据它自己的价值标准它毫不需要。哲学家思维往往匪夷所思,冯先生这番高论,岂不是说“科教兴国”战略背离了传统价值观!看来,“李约瑟之谜”的破解绝非易事。1991 年,美国学者德克•伯德(DerkBodde)出版了一本试图真正破解“李约瑟之谜”的大书《中国人的思维、社会与科学》,得出了个令我不敢正视的结论:中文是导致西方科学难以扎根中国的重要原因。我知道,在西方学界,有种很有影响力的说法,就是人类一开始制造的文字(苏美尔文化)是象形文字,但后来由于象形文字难写,最终进化为“标音符号”并以音节发声为基础的语音书写系统,其组合就产生了现在流行的各种语言(文字)包括英语。但在东方尤其是中国,这种象形文字沿习至今,方块字不只是一个语音发声符号系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使命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