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中数学 1.2.2.2.3对数函数(三)教案 新人教 A 版必修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依赖关系,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图,体会两种函数的单调性的异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体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在的对称统一.教学重点:重点 难两种函数的内在联系,反函数的概念.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1创设情境组织探究尝试练习巩固反思作业回馈课外活动由函数的观点分析例题,引出反函数的概念.两种函数的内在联系,图象关系.简单的反函数问题,单调性问题.从宏观性、关联性角度试着给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作一小结.简单的反函数问题,单调性问题.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环节呈现教学材料师生互动设计创设情境材料一: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 14 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 5730 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 14 含量 P 与生物死亡年数 t 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求生物死亡 t 年后它机体内的碳 14 的含量 P,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 P 和 t 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 14 的残留量为 P,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 t,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 P 和 t 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3)这两个函数有什么特殊的关系?(4)用映射的观点来解释 P 和 t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何种对应关系?(5)由此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生:独立思考完成,讨论展示并分析自己的结果.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结论:(1)P 和 t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2)P 关于 t 是指数函数;t 关于 P 是对数函数,它们的底数相同,所描述的都是碳 14 的衰变过程中,碳 14 含量 P与 死 亡 年 数 t 之间的对应关系;(3)本问题中的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描述同一种关系(碳14 含量 P 与死亡年 数 t 之 间 的 对应关系)的不同数学模型.2材料二: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可知,对数函数是把指数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调位置而得出的,在列表画的图象时,也是把指数函数的对应值表里的和的数值对换,而得到对数函数的对应值表,如下:表一 .环节呈现教学材料师生互动设计…-3-2-1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