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阳中学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一、预习目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二、预习内容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资料链接(1)文章背景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2)文化知识: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1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 3 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3)文体知识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2)背诵本课出现的名句。(3)理解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变化。二.学习过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毕至,少长咸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以畅叙幽情。 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以极视听之娱,信信可乐也。 2 夫人之相与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因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