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第一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标要求: 了解北宋社会弊病形成的原因,认识北宋政策的弊端和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 了解北宋政府在庆历年间所做的革新尝试。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根源及表现,并从中总结出改革的原因。逐渐形成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政策因素对一国政治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通过图表数据等来反映宋初社会积弊之深之久。运用讨论法,深刻理解北宋前期政策给社会政治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宋变法前国情的认识,充分体会国家政策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培养其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基本国情以及其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施行和破产。教学难点 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及改革的迫切性。 教学课时 1 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第 40——43 页重要知识并记熟,规范完成导学案内容。2、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课前预习一、兵虚财乏→形成“三冗”局面、加剧财政危机1、形成根源:宋初加强 ,造成许多弊端。原因:①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 和 ,给了北宋统治者深刻教训;② 北宋政权是 ,为避免 、急需加强中央集权。目的:防止 ;表现:将地方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全部收归中央;结果:一方面基本铲除了 和 的基础、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另一方面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种下 祸根。2、弊端表现:形成“三冗”局面⑴ 集中军权造成“冗兵”:①国家每逢灾年就将 编入军队(“募兵养兵”赈灾安民);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 (“强干弱枝”);③ 在边防大量屯兵以防止_ ____和_ __ 的侵扰。上述三种因素造成军队人数激增,形成“冗兵”局面。其它军事措施:①军事布署上实行“ ”(含义:强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军;强化京师布防 、削弱地方军力);②削弱禁军将领的军权、设枢密院牵制(禁军将 领只有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③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轮换驻防、频繁调动。 后果:①造成地方和边防的防务力量薄弱;②造成“ ”的局面,军队缺乏系统训练、又不利于军事指挥,削弱军队战斗力。⑵ 改革官制造成“冗官”:①“定官不定员”、实行一职 ;②“重文轻武”、大大增加 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