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五、数列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nS ,则其通项为).,2(),1(11NnnSSnSannn若11Sa 满足,121SSa则通项公式可写成1nnnSSa。(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 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 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 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n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② 分 类 讨 论 思 想 : 用 等 比 数 列 求 和 公 式 应 分 为)1(1)1(1qqqaSnn及)1(1qnaSn;已知nS 求na 时,也要进行分类;③ 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体思想求解。(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一、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数列的项与项数;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1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6、 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Sn;7、 等差数列、公差 d、等差数列的结构;8、 等比数列、公比 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9、一般数列的通项 an与前 n 项和 Sn的关系:an=)2()1(11nSSnSnn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 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 k 项) 当 d≠0 时,an是关于 n 的一次式;当 d=0 时,an是一个常数。11、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dnnna2)1(1 Sn=2)(1naan Sn=dnnnan2)1( 当 d≠0 时,Sn是关于 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 0;当 d=0 时(a1≠0),Sn=na1是关于 n 的正比例式。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 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 k 项,an≠0)13、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当 q=1 时,Sn=n a1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