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三语文 师说 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2.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师说(shuō ) 游说 (shuì) 小学而大遗(yí) 曹操遗(wèi)权书 句读(dòu ) 六艺经传(zhuàn) 谄(chán)媚2.每日成语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升堂入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3.读背任务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事空。 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文体常识: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文从字顺"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 4 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是"古文"的代表作。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问题探究】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 2.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3.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