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 2014 高中历史 第 8 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11、课前导学(一)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1、重点:建立 ,取代旧制度。2、措施:(1)制定 ,整顿吏治: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时间:484 年,下诏实行俸禄制。内容:俸禄由 筹集,按 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作用:使吏治有所好转。(2)推行均田制: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使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时间:485 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 的土地平均分给 耕种,土地 买卖。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 ,提高了 ,推动了北方地区 的恢复和发展。(3)设立三长制:目的:为 的推行,强化对 的控制;内容:五家立一 、五邻立一 、五里立一 。性质:北魏 组织。职责:检查 ,征收 ,征发 ,推行 。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 ,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 ;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 。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使农民负担大为 ,成为国家的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影响: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二)后期——迁都和移风易俗(孝文帝亲政后主持):1、重点:移风易俗2、措施:(1)迁都洛阳: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移风易俗:(后期改革的重点)①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孝文帝自己带头穿 戴 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② 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 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下令 时要讲汉话,但 30 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 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③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改鲜卑原有姓氏改为 。将拓跋氏改为元氏。他还参照汉族 的做法,来确定鲜卑族的门第高低,并按照 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④ 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 。⑤ 改籍贯: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