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点击热点提示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考纲知识梳理】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影响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要因素(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2)主要区位因素: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②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机械等。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形成2.实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3.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要点名师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1.自然因素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2.社会经济因素【例题】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3)题。(1)图示农业属于:A.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B.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C.粗放农业与商品农业D.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2)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A.园艺业B.游牧业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3)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A.恒河平原南部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示意图,特别注意图例,对主要流向和次要流向的区别和理解。(1)从图中的对牲畜的投入大和牲畜主要流向市场,可知该农业属于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2)结合图和选项中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一一对比可知,满足图示的是大牧场放牧业。(3)根据上题结论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地区。【答案】(1)B (2)D (3)C【感悟高考真题】(2010·江苏·T5~6·4 分)2010 年 1 月,海地发生 7.3 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 2 月,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 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