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点击热点提示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2.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3.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的含义1.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2.全球定位和导航的原理及其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考纲知识梳理】四、遥感(RS)五、全球定位系统(GPS)六、地理信息系统(GIS)七、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要点名师讲解】【例题】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读图完成(1)~(3)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2)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A.受夏季风影响 B . 位 于 地 势 第 三级阶梯C.位于湿润地区 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解析】我国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来划分的,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山地、高原、盆地交镨分布,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很大,河流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减小。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答案】(1)C (2)A (3)D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四、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图 2【例题】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读“3S技术的综合运用图”(图 2),运用有关 3S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 3S 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各个圆的重叠部分代表 RS、GP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