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预习案 高静 10预习目标 :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及主旨,体会文章中的大量诗文,拓展思维空间。2、体会本文大量引用诗文、史料、典故的意图。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 绮窗( )忐忑不安( )( )搭讪( )悠邈( )田塍篱角( )三匝( )侘傺无聊( )( )铩羽而归( )欷歔不已( )( )聊以慰藉( )方兴未艾( )翘首( )桑梓( ) 蕞尔( )休戚相关( )屹立( ) 濠( )水2、填空①“慈母手中线, 。”这是诗人 在《 》一诗里的句子。② 男儿何不带吴钩, 。③“ ,不敢问来人。”出自 的《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 。”这是 的名句。⑤ 唐代 在《 》中写到“ ,还乡须断肠。”3、体会主旨,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本文以 为线索,由“小家”到“ ”,由“离家”到“ ”,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又将这思乡之情升华为 之情,本文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园,对 ,对 的热爱之情。4、下列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C、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D、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像屈原、贾谊、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5、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例句: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答:人一离开乡土, , , , 。我疑我思:用心 爱心 专心1 当堂训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思考:什么是乡土情结? 2、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 28 个字) 3、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4、在写离家境域时文章引用了韦庄、孟浩然、项羽的诗文,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第五小节是写灾难与战争,好象与“乡土情结”关系不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6、本文第六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7、我的读后体会: 用心 爱心 专心2 《乡土情结》答案1 略 2 略3、本文以故国之思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 ”,由“离家”到“归家”,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