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 1 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整合读本》导入:由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 110 周年,引出孙中山,再设问: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三民主义。讲授: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时间、标志等)(1)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刊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2、三民主义的含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即民族革命,是三民主义的前提。(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政治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具体做法是核定地价,即社会革命,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3、三民主义的评价:(1)积极: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 反映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愿望;③推动辛亥革命发展。(2)局限:①没有明确反帝主张;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4、三民主义指导下得实践:1、学生可以回顾必修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政治: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维新运动促进民主思想传播;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2、三民主义内部之间的关系:民族是前提,民权是核心,民生是补充和发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导入:辛亥革命后,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都先后失败了。这时,他决定以俄为师,提出了新三民主义。1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⑴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⑵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⑷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得精神。2、提出:⑴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⑵1924 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②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3、内容:4、新旧三民主义比较:5、评价:(1)进步性:①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② 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