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二)能力训练点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三、活动设计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心 爱心 专心平面内与两定点 F1、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1)平面内;(2)到两定点 F1、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3)常数 2a>|F1F2|.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二)双曲线的概念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1.简单实验(边演示、边说明)如图 2-23,定点 F1、F2 是两个按钉,MN 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 M 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否则作不出图形.这样作出的曲线就叫做双曲线.2.设问问题 1:定点 F1、F2 与动点 M 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问题 2:|MF1|与|MF2|哪个大?请学生回答,不定:当 M 在双曲线右支上时,|MF1|>|MF2|;当点 M 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问题 3:点 M 与定点 F1、F2 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用心 爱心 专心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正确表示为||MF2|-|MF1||.问题 4:这个常数是否会大于等于|F1F2|?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且大于零.当常数=|F1F2|时,轨迹是以 F1、F2 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