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2014 高中生物 3.1.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年 级高一学 科生物执笔人审核人编 号005授课时间班 级姓 名课 题学习目标1、例举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区别性状及相对性状(A)2、阐明遗传的分离定律,并用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C)3、认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并分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C)【导学过程】一、基因的分离定 律(一)、孟德尔及其对遗传学的贡献1、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 为实验材料,豌豆是 传粉植物,而且是 受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2、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即 和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图解 P 紫花 × 白花 ↓ F1 ↓F2 比例 3 : 12、相关概念(1)性状类①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② 相对性状: 生物 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③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杂种 F1代 出来的性状。④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杂种 F1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⑤ 性状分离:在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和 的现象。(2)交配类①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植物指自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②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指的是不同品种间的交配。③ 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 F1的基因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 决定的,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决定显性性状的为 ;(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3)生物体在形成 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分别进入 的配子中,1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图解 基因型:AA∶ Aa ∶ aa=1∶ 2∶ 1 紫花∶ 白花 = ∶ 3、相关概念(1)个体类①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 AA、aa。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② 杂合子:由不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 Aa。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2)基因类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如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