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案一. 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2)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思想理论上、政治上做了准备(内容:工作重心?中心任务?);(3)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B 通过《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C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 作用:代行人大职权2.意义: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并通过了《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2.意义: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 年 9 月、北京。(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 性质:是新中国的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 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③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A.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起着代行人大职权的作用B.54 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人大的职权结束,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2.发展: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3.过程: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