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公转 3 课时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 1 【导学目标】1、 通过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对比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2、 通过自主学习,在黄赤交角示意图中标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及其度数。 3、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并绘制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进而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 4、通过观察不同纬度和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学习重、难点】1、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的变化2、 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成因。3、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基础知识梳理】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 向④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 年,约为⑦ 日⑧ 时⑨ 分。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 的夹角。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由于⑫ 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 位置不同。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 的变化以及⑮ 的更替、⑯ 的划分。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⑰ 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 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⑲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 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圈内 ,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极昼现象;在南半球则昼短夜长,纬度越 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答案】①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