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牧歌》观后感:军垦作品的新丰碑范文军垦作品的新丰碑电视剧《大牧歌》观后感电视连续剧《大牧歌》是著名作家韩天航继《热血兵团》《戈壁母亲》之后,又一部反映新疆兵团题材的力作。在央视 8 套播出后,便好评如潮。一些知名的专家对这部电视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一名兵团的观众,我也想谈谈对《大牧歌》的感受。一新疆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是一个以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大牧区。《大牧歌》通过科研人员与兵团牧工克服重重困难,培育出新疆优质细毛羊的故事,反映了兵团人为进展新疆畜牧业所作出的贡献。让观众从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进一步了解到兵团屯垦戍边的业绩和兵团人的精神风貌。电视剧中的上海大学生林凡清,为继承老师培育绵羊新品种的遗愿,舍弃大都市的优裕生活条件,离开热恋的女友许静芝,主动到艰苦的边疆从事科学讨论。他的行为体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坚守承诺,勇于为边疆科技事业献身的精神。新疆得天独厚的环境,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为林凡清讨论培育优质细毛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环境不仅使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而且使他的精神境界在磨炼中得到了升华。我认为,《大牧歌》最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在反映兵团生活,塑造兵团人形象方面,与他的《热血兵团》《戈壁母亲》相比,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有重大的突破。这部电视剧不仅向观众再现了兵团人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兵团人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既守纪律又重感情的品行。而且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兵团人的爱情、友情和亲情。其中,反映兵团人追求爱情的情节所占比重之大,在韩天航的兵团题材作品里,前所未有。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剧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做一些评析。常言道:”饮食男女人之本性”.兵团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七情六欲具全的血肉之躯。对爱情的追求,既是人之本性,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因此,可以说《大牧歌》是一部既歌颂了兵团精神,又闪耀人性光辉的佳作。来自上海的林凡清、许静芝、郑君,由于受大都市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爱情的追求热烈而浪漫,激情且张扬。其中林凡清、许静芝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感叹;而他们将理想和事业看得重于爱情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更值得推崇。郑君愿为自己所爱的人勇于承担责任,甘愿忍受痛苦和屈辱这种敢作敢当的行为,也充分体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我想,凡看过《大牧歌》的人都会与我感同身受。由于爱情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对年轻人追求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