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 大阅读知识梳理专项复习学案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 大阅读知识梳理专项复习学案_第1页
1/4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 大阅读知识梳理专项复习学案_第2页
2/4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 大阅读知识梳理专项复习学案_第3页
3/4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 2013 届高三语文 大阅读知识梳理专项复习学案1、 理解句子的含义 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到含蓄之处。分析含蓄的原因(修辞手法、意在言外)根据上下文将含蓄之处转化为直白的。 含蓄词句以比喻句理解为重点,理解时一定要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注意暗喻、借喻、通感的理解。2、 插叙、补叙、联想想象的作用插叙: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学性,更好地表现主旨。 补叙:内容更完整,照应上文或下文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概况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3、人称使用上会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1、第一人称:①“我”是故事的见证。会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近,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由“我”讲的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个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③便于抒发感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2、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有时起到拟人化作用。3、第三人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从第三人称变为第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具亲切感;隐藏人物的心理,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以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便于读者和文中人物进行感情交流,增强作品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以某一人称作为全文基本视角,插入其他人称,人称互相交叉,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三种人称交替运用,使文章感性与理性交织,使结构层次更分明。4、文章开头的语句或语段有哪些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或领起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 内容上: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旨; 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5、文中某句话有哪些作用 内容上: 写了什么具体的内容,有什么表达效果。(情感或主旨) 结构上:承接上文什么内容或总结上文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作铺垫 ;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9、赏析画线句子或段落:指出表现手法,手法与句子结合分析,揭示效果;某些位置特殊的句子要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开头、中间、结尾) 关注人称变化《奶奶》小说中的句子赏析还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分析 11、怎么概括小说情节 将小说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概括各部分情节,最后串联。用陈述句表达,最好主语(主人公)一致。 12、语言特色有哪些,与语言运用的特色怎么区别。关注是否要举例分析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 大阅读知识梳理专项复习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