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鸿门宴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4、掌握史传文学的传统写法。5、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教学难点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2、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4、作者简介复习《廉颇相如列传》,温习司马迁的有关常识: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 130 篇,含本纪 12 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导入新课: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要点:(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 着本质的区别。(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1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