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小吃初一日记 600 字美味小吃初一日记 600 字篇一 一天,外婆告诉我说:“斐斐,外婆带你去吃生煎馒头。”我不屑一顾地说:“生煎馒头我可吃多了,没什么稀奇,不去了。”外婆笑嘻嘻地说道:“我今日带你去吃的呀,是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大壶春生煎,它可是与众不同噢。” 将信将疑的我跟着外婆走出了家门。 坐上车,跟着外婆很快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福建中路上的大壶春生煎馒头店。还未到店门口,阵阵香味已经扑面而来,再看店门口,一条长长的队伍已经像巨龙般呈现在我的眼前。只见里三层外三层的队伍把原本就不大的小吃店挤得水泄不通。原来要吃上它还真不容易,既要先排队买票,又要再排队等着拿生煎,最后还要排队等位置噢。 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终于等到了上桌的那一刻。只见它白白的身体裹着薄薄的皮儿,馅儿不多不少,肥而不腻,味道甜中带鲜,尤其是生煎的底部脆而不焦,还有那缕缕的葱花、香喷喷的芝麻点缀在它的“身上”,真是让人百吃不厌,与众不同,吃了还想吃。 早已饥肠辘辘、垂涎三尺的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外婆在一旁急着对我说:“慢点、慢点,可别烫坏了嘴”。我哪听得见外婆的话,张大嘴一股脑儿就咬了起来。哦哟!不好,滚烫的汤汁涌入我的口中,把我的上颚烫起了小泡。外婆心疼地忙帮我吹冷气。尽管烫痛了嘴,但是还是不能阻挡我放弃这美味的点心。经过了第一口被烫的教训,在外婆的指导下,我先轻轻地咬了一口生煎的皮儿,再慢慢地吸出包子里的汤汁,然后嚼掉馅儿最后吃完那最美味的脆脆的底部。啊!真是人间一美味啊! 回家的路上,我边回味着那生煎的美味,边想:大壶春的生煎的确与众不同,我一定要带我的父母和好友再来品尝这美味的上海名点。美味小吃初一日记 600 字篇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小吃:天津的小笼包、云南的过桥米线、新安的烫面角、洛阳的糊涂面等等应有尽有,但我还是最喜爱云南过桥米线这种小吃,与它结缘还要追溯到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爸爸妈妈走进了位于冶戍市场西路中段的“云南过桥米线”店,从此,便爱上了这种小吃。 后来我上网查阅了这种小吃的来历,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