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艺术——放飞思维的空间补白艺术 放飞思维的空间 [摘要]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叫 虚实相生 ,如画鱼不必画水,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扩大意境;就像音乐家演奏,也要留点 空白 ,叫 无声胜有声 ,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想音乐充分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就像文人写文章,用笔 顿挫 ,所谓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目的是让读者从有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因此我们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要利用补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加到课堂上来。 [关键词] 补白艺术 兴趣 想象力 创新思维 补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 空白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而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补白艺术,追求那种 无画处皆成妙境 的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境界。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铺天盖地的教法,一篇文章、字、词、句、修辞、写作特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不一而足,面面俱到。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实在不该贪多求全,而更应注重能否巧妙地将写诗作画艺术中的补白手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制造知识上、心理上的临时性 空白 ,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思维,进行积极的 再制造 ,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究,自奋其力,自求其果,收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中如何补白,补白的具体呈现方式如何,这的确是一门艺术。在新旧课文的连接点上,可以补白,让学生比较;在提出质疑之后可以补白,让学生思考;在学生认知模糊处可以补白,让学生辨析;在概括结论前可以留补白,让学生梳理;在导读探究时可以补白,让学生探究;在出现错误后,可以补白,让学生归缪;为了解决文中重难点、精彩处,可以有意运用空白;当我们需要调节思维、情绪时,理应灵活设计使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走神,精神疲乏,思维跟不上时,要原地 定格 ,变换节奏,插些轻松有趣的活动内容,也算补白。有时间上的补白,也有空间上的补白。阅读教学中可用,作文教学中也可用。组织教学时可以使用 静场 艺术以引起注意,实施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以调节节奏,具体呈现方式各不一样。 一、补白 挖掘兴趣的源泉 兴趣是指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