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桂香街》有感范文 4 篇 【篇一】 第一次听到许巧珍的名字,是在 2025 年 3 月初,正直那一年的冬天刚刚收起尾巴,电视里播报着这样一个新闻“2025 年 3 月 1 日,许巧珍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3 日凌晨 6 点,常州钟楼区南大街东头村社区 9 弄,当地居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这位最美小巷总理——许巧珍。人们把对许巧珍书记的爱与不舍,化作无声挽歌,在这个春天的早晨送她最后一程。” 当下我很惊讶,一个看着如此平凡的人,为何能够住进如此多群众的心里?出于好奇,我即刻查阅许奶奶的生平资料;在厂时,她是领导人接见的一等劳模;在东头村,她是社区人民的大管家;在部队,她是人民子弟兵时长挂念的老母亲;在福利院,她是这些孤儿们看望他们的好妈妈…… 说来惭愧,我们常常因为做了一天志愿者而内心沾沾自喜,但是许奶奶用了一辈子做了人民一生的志愿者。她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有限生命无限服务、为党为民无限忠诚的诺言。而她践行这种诺言的方式也很值得我们学习,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叫“7+工作法”:对待事业忠+勤,对待群众熟+真,对待困难挺+干,对待矛盾情+理,对待共建诚+厚,对待同事严+爱,对待创新思+试。这是许奶奶一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我想斗胆在她的基础上加一种工作法“巧+珍”工作法,巧是对群众事务处理的方式方法巧妙,而珍,是指对自己奋斗岗位,对广阔服务群众的弥足珍视。 在许奶奶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小细节让我深为动容,他她的一张办公桌一用就是 21 年,抽屉的把手断了,她就自己打 2 个洞,穿一根红钱自己当把手用,这对自己是何其节俭啊。而对于社区群众,她却总是倾囊相助,成为一个没有个人存款的“月光族”。我认为工作方法是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但是对人民百姓的真情应该源自内心深处,然后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全身,只有这样才能有温度的服务广阔群众。 前些日子单位组织观看电影《桂香街》,听说原型正是许奶奶,我内心的敬佩之情再次激起,看完电影感觉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许奶奶的话语“要拿自己的每一份力洒到群众身上”。然而看到豆瓣最长的评论说这不过是一地鸡毛的事,我还是很寒心,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看到一地的鸡毛,而有的人却能把鸡毛捡起来做一个“鸡毛毯子”,抚去了社区群众生活中的“尘埃”、蒙在心理上的“阴影”? 我想邀请这些只看到鸡毛的人来常州一遭,有时间去东头村社区一趟,闻一闻那里的芬芳,带到眼前也要带到远方,切勿忘了来时的初心,时时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