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长县中学 2014 高中语文 氓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科 目语文课 题课型授课人设计人高渊审查人赵燕妮审核人杨玉梅 师评组评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重点 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法指导朗诵法、讨论法、探究法学 习 过 程学习笔记(教学设计)【自主学习(预习案)】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掌握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 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 15 国风,共 160 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 )之蚩蚩( ) 将子无怒( ) 匪我愆期( ) 乘彼垝垣( )( ) 1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 以我贿迁( )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 淇水汤汤( ) 渐( )车帏裳(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 匪来贸丝:___通 __ ( ) ② 将子无怒:___通___ ( ) ③ 于嗟鸠兮:___通___ ( ) ④ 犹可说兮:___通___ ( ) ⑤ 隰则有泮:___通___ ( )【合作学习(探究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一、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