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东海之大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预习案】【知识链接】庄子(约前 369 年—前 286 年),汉族。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自主学习】1、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教师强调重点字词两涘( )渚( )崖之间 不似礨( ) 空2、实词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东面而视。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3、一词多义之: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拘于虚也 今尔出于崖涘 莫大于海 1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4、判断句式莫己若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探究案】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训练案】一、名句默写。(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