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梁家河》心得

读《梁家河》心得_第1页
1/3
读《梁家河》心得_第2页
2/3
读《梁家河》心得_第3页
3/3
读《梁家河》心得最近读了《梁家河》这本书,颇有感触,书中语言通俗易懂、称呼亲切,却又饱含了生活哲理。现就“他干活从不‘撒奸儿’”这一章谈谈个人读后感。这一章首先阐述了乡村道德评价标准“能吃苦,不‘撒奸儿’,人实在,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这句话道出的不仅是乡村道德评价标准,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立身之道,只有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才能被大家认可,赢得别人的尊重。现在扶贫主要是扶持临时进展有困难的地区的群众,但是再困难也不比梁家河那个时代困难,那个时代都过来了,还有什么渡不了得难关呢?只要万众一心自力更生,撸起袖子铆足力气,明天就是小康。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扶贫先扶志”,也正是教导困难群众要能吃苦,要自食其力,只要自己不放弃,眼前的贫困就是临时的。书中有这么一段“劳动真正难过的地方,在于它的无休止而且无效果。地越种越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衣服补丁越来越多,而箱子却越来越空”,这是这一章中唯一一处阐述哲理性语言的句子。延川一带小麦亩产只有 70 斤左右,玉米亩产 400 斤,维持不了一个简单再生产过程,劳动所得无法吃撑劳动付出,却又只能考劳动生存。面对这一难题,群众们通过大坝造田来增产,并且将不擅长农耕的知青组织起来成立了专门打坝造田的基建队,破解了入不敷出难题,使粮食产量翻了一翻。遇到问题时只有找准主要矛盾,设法从根源解决问题,才能柳暗花明。现在提倡的现代化农业,就是将现代化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降低农业人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从而寻求突破,满足人民的生存需求。我们生活工作中也是一样,只有靠自己不懈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困难总是客观存在且无穷无尽的,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克服苦难,才有“400 斤”变“800 斤”的丰收。身为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的我,尤其对书中描写的艰苦劳作的画面感同身受。为了打坝,习近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直接用手抓住慕夯砸,日复一日满手血泡,冬天的时候,更是直接卷起裤管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以致后来常常腿疼。农村人都不一定能吃得了这样的苦,习近平却不怕艰苦,带头劳动,给知青起模范作用,也使人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正是这种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使梁家河父老摆脱生活困境。现在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是这样,只要群众有决心奋发图强,想方设法谋进展,矢志不渝的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也用自身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撸起袖子不“撒奸儿”,才能收获美好生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梁家河》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