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萍:“双减提质”——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课堂教学方法探究》笔记感悟1. 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任务一:学习鉴赏。) 2. 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进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任务二:诗歌朗诵。) 3. 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任务三:尝试创作。) 教什么?学习任务一:学习鉴赏。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即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第三步:明确诗歌鉴赏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即先了解诗歌的意象,然后体会诗歌的意境,继而理解诗人的情感。 很多老师教方法中缺少了体会诗歌的意境这一环节。 第四步: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老师研读理解统编教材与《老师用书》中相关语文知识与概念,吃透教材。 意象=具体→多个意象形成画面→意境=抽象概括→抒发情感。 鉴赏方法中不能缺少意境这一环节。 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楚核心知识。只有掌握了核心知识,才能形成关键能力。 小结:教什么——教学内容的确定策略。 1. 选择学习任务。(三选一) 2. 确定教学目标。(单元目标) 3. 明确鉴赏方法。(研读教参目标) 4. 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语文概念知识) 问题二:怎么教?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的策略。 第一步:确定教学方式。 单篇阅读→多文本阅读=学习任务群。(以单元多篇课文为例子,教会学生知识、方法,培育能力,提升素养。) 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学诗歌鉴赏的方法。 第二步:明确教学环节。研读教材说明和《老师用书》分析。统编教材九上第一单元第二页,对应统编教材九上《老师用书》第二页。即教学环节:1.把握感情基调。2.分析诗歌意象。3.感受诗歌意境。4.理解诗人情感。 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与学习任务。(《我爱这土地》《你是人间四月天》) 教学思路: 学习任务一:比较两首诗情感的同与异。 学习任务二:比较两首诗意象的同与异。 学习任务三:感受诗歌意境,理解情感,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第四步:设计教学步骤与教学问题。 教学设计技巧:问题导向——设计问题,引导思考→问题设计,逐层深化。 备课时,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