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大雨和小雨》教案 --------------------------------------- 大雨和小雨 教学内容:1.歌曲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大雨和小雨〉〉;3.听听我制造的声音。教材分析: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亮,富有童趣。教学目标: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能制造几种声音;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要求: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非常规音源);3.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重点:会唱《大雨和小雨》这首歌。难点:使学生建立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老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究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教具:1.多媒体光盘;1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 CD; 3 自大自然中的事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加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认真听辨生活中的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生:想……师:有一个“欢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有深切的感受。)三、歌曲〈〈大雨和小雨〉〉1.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体课件:2 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生:声音不一样。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2.由老师范唱或听录音。3.跟着老师学唱。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5.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