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汽车话题“很沉重”两会上,汽车话题“很沉重” 早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开幕了。在历年全国两会上,汽车是当之无愧的热词之一,今年当然不会例外。不过今年代表、委员们谈论的重点,延伸到了对汽车社会进展矛盾的深度反思。 话题一:微增长 现象:从 2025 年起,中国汽车产业已与 “高增长”渐行渐远,进入“微增长”时代,大大低于行业的预期。为此行业内深表忧虑,纷纷讨论出路何在、呼吁鼓舞政策出台。 代表观点:实质上,这种现象反映出从业者的心态。十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超常规进展,特别从 2025 年以来,每年以百万辆的级数递增,在高增长背后,浮躁抬头,在车市“只能升,不能降”的思维定式下,已经不能以平常心看待中国车市――似乎没有两位数增长,大家都活不下去了。 其实,从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看,任何国家的车市会有潮涨潮落的规律,中国当然不会例外。更何况,中国汽车产销的基数已经很高(2025 年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市场出现的增速回落是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必定现象。当前中国车市属于理性进展期,保持微增长甚至零增长,是完全正常的,何必悲天悯人,完全可以坦然处之。 对于 2025 年车市的走向,在一般情况下要好于上年,不需要过多的鼓舞政策,5%~10%的增速是正常、健康的。中国两三年内还有可能继续保持“微增长”,市场维持在 2000 万辆的产销规模,再往后,车市就会逐渐瘦身以寻求新的平衡点。至于这个平衡点会是多少,尚难下定论。总之,2025 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而非速度的时代。由此,中国汽车企业也将进行一场拼质量、拼效益的大变革。 话题二:产业重组 现象:今年 1 月,工信部、财政部等 12 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汽车等九大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任务,而汽车业重组又被列为九大行业之首。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国内汽车业新一轮重组风潮启动在即。对《意见》的出台,一些业内人士大胆预测,到 2025 年左右,中国当前多达 130 多家汽车法人企业,40 多家集团,逾 100 个本土品牌,将会整合到几家大型汽车集团中。今年国内车企兼并重组,谁会异军突起,再次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代表观点: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汽车产业 “散、乱、差”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治理。自 1980 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就一直处于被政府规制产能的状态,在“产能过剩”的担忧中,汽车业企业一直未见减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