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沟通的使者》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初中2、学科:历史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东西方文明交往和马可·波罗的相关资料。5、老师课前准备:① 利用百度搜索等工具搜集与本课相关的音频、图片、文字资料;② 利用百度搜索等工具查阅本课的教案、教学设计等资料,作备课参考。教学课题教学课题: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 7 课《东西方文化沟通的使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叙述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沟通中的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等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插图和地图的观察,形成识读图表的能力;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制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宝;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沟通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教材分析《东西方文化沟通的使者》一课共有三个内容:一是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通道——丝绸之路;二是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以阿拉伯数字为例表现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沟通作出的重大贡献。三是马可·波罗来华,记述马可·波罗来华的曲折经历和在华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向往。这三个内容都是东西方文化和平交往的典型,学习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世界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树立国际沟通的意识。备本节课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到了许多关于本课的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和课堂教学实录等资料,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做了深化分析和讨论,确定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了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等内容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在课堂上合理使用,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加深学习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老师的点拨引导,利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并当堂巩固练习。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积极营造充分参加和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想一想: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与进展主要有哪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