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 漠 化 的 防 治 学案一、重点和考点1.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3.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三、重点解析历史时期原因后果河西走廊北方农牧过渡地带旱作和草原牧区荒 漠 化的概念分布:干旱、 地区及一些 地区原因: 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 、 而引起的 化、 化和 化。不同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来自于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由于 ,对 、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直接原因1.过度樵采:(1)能源缺乏区,把樵采 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2)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的采挖 、 等。2.过度放牧: 牧区3.过度开垦:在 、 的沙质土壤区,特别是 从事农业生产。在绿洲地区,灌溉措施不当,加上 ,盐分极易在 聚集,出现____ 内容:预防 ;扭转 ;恢复 ( 1 )坚决维护 与提高 相结合,治山、 、 原则 相结合( 2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 为主对 策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 , 推广 ;牧区草原,减少 的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 , 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1 )绿洲的外围 , 前沿 ,内部 。( 2 )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 ;兴建 推广 控制人口增长:建立人口、 、 相协调的生态系统措 施治沙技术: 、 、 、 等治理工程: 、 、 、 等案例 我国西北地区荒 漠 化 的 防 治根本原因荒漠化的防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热带雨林的破坏已引起世界关注,因此本章是高考的热点。在综合课中,本章的考查将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入手,把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综合分析。 四、典题解析)例 1.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它有一系列的“前兆”。下列不是荒漠化“前兆”的是( )A.地表反射率增加 B.主要动物物种丧失 C.土壤紧实度下降 D.植被覆盖度下降解析: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反射率增加、植被破坏、动物物种丧失、土壤紧实度增加是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表现。答案:C例 2 (2004•江苏地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3)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