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尚没有确认和计量企业自创商誉的法律规范,未进行负商誉确认使利润虚增,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实务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关键词】商誉;商誉会计;减值测试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迅猛进展,商誉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也大,越来越得到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商誉会计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的特别性、复杂性的特征,一直备受会计界的争议,本文借鉴、结合国内外对商誉会计的讨论成果以及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的相关规定,谈论会计商誉的一些相关问题。 一、商誉 1.商誉的含义。商誉是一项特别性很强的无形资产,它是指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在未来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润的潜在能力,或者是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超过了可辨认净资产的正常获利能力所产生的资本化价值。 2.商誉的本质。对于商誉的性质问题的认识,国内外会计界经历了几代人的讨论成果,主要有三大大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 20世纪初我国杨汝梅先生所著的《无形资产》中所阐述的超额收益观,“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叫寻常的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该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就是在一个企业中,所有资产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项单个资产价值相加的部分。第二种观点是 70 年代美国著名的会计学讨论者亨得利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的商誉“三元理论”,即著名的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根据这三种解释,我们既可把商誉认为是一项单独的资产,又可把它看作是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计价账户。第三种观点是 80 年代美国的基索(D.E.Kieso)和卫根特(J.Weygrandt)合作的《中级会计》一书中指出,商誉的本质可概括成两方面:一是代表猎取净资产的代价与自身公允价值间的差额:二是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3.商誉的特性。第一,商誉是一项附着性很强的无形资产,它是指商誉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企业整体。当然也不能单独作为一项资产转让和出售,也不能单独投资。第二,商誉的形成是一个积累、制造的过程,它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高效的管理、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其垄断、顾客良好的口碑等的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会为企业带来比其他企业更多的经济利益。第三,商誉是可用货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