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1 体会: 一、动手实践、合作沟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片断一开始,以用 12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怎样摆,有哪些不同的摆法?这里牛老师充分挖掘了教材,根据教材中的 3 种长方形的摆法,老师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 6 种操作方法,事先用预设好。同时,老师在学生小组沟通、操作后,又请各小组代表到黑板上演示自己的一种摆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再用逐一呈现。这样的安排,首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知识的得到是从实际问题的解决,抽象为具体讨论的数学问题。其次,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两方面好处:一方面让学生乐于接受,是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老师仅仅是组织者,另一方面培育了学生善于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想法的良好学习态度。这里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知识的传授与理解。 二、能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练习,达到有效的训练 本片断的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请你做裁判。这一组的 3 题突出了说倍数和因数时,强调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两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第二个练习是请你说一说。老师选择了 2,3,5,6,9,20 这 6 个数,让学生选择性的分析以上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哪两个数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培育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口头表达的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理解,接着老师又增加了 1,让学生再次用 1 与其它数比较,小组沟通发现 1 与其它自然数的关系,学生很快总结出 1 是其它自然数的因数,其它自然数是 1 的倍数。这样的练习形式,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同时,形式上也较多的鼓舞学生参加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沟通等,充分调动学生、信任学生、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觉得处理的较好。 反思: 一、老师的语言准确性和科学性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四年级国标版教材的倍数和因数,和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教学的约数和倍数单元内容相近,这里的概念也是建立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不同的是国标版第八册教材是用乘法的方式引入新知的学习。 牛琴老师在教学练习二时,有一个学生说出 3 是 2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