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考试大纲解读】(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 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讨论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生物科学讨论的一般过程:1.观察、发现问题2.提出假说3.设计并完成实验4.分析得出结论 常用实验方法:1.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显微观察法2.对比实验法 空白对比、自身对比、条件对比、相互对比3.纸层析法4.差速离心法5.同位素标记法6.模拟实验法7.杂交实验法8.调查法 常用生物实验技术:1.显微镜使用技术2.装片制作技术3.研磨过滤技术4.离心技术 生物实验的类型:1.验证性实验:结论已知2.探究性实验:结论未知生物实验设计的内容:1.明确实验目的2.做出问题假设 3.制定方案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生物实验设计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的纲要,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我们才能设计合理的变量。 根据目的又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这样的实验将来预期的结果是确定的,胰高血糖素一定升高血糖; 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探究光的有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预期的结果实不确定,有多种情况,可能光促进种子萌发、可能抑制萌发或者无影响。 生物实验设计的内容: 1.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材料用具: 3.确定方法步骤(实验程序) 实验的步骤① 分组与编号② 实验变量的处理③ 无关变量的处理④ 观测与记录变量:指实验设计中可以变化的因素或条件。 依据其作用可分为 :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该因素的变化将引起实验结果的相应改变,是实验要讨论的因素。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若不能有效控制,则得不到正确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