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3.受热过程(1)大部分 A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地面被加热,并以 B 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辐射热交换。4.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它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一般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反之越弱。深度思考1.有人把大气的受热过程归纳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结合下图说明该过程的合理性。答案 图示中过程 1,即为“太阳暖大地”,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的增温现象。图示中过程 2,即为“大地暖大气”,是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的增温现象。图示中过程 3,即为“大气还大地”,是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2.有同学认为大气逆辐射就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这种认识对不对?为什么?答案 不对。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后,产生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题组一 大气受热过程1.(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 D解析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降。题组二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完成 2~3 题。2.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3.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答案 2.B 3.D解析 第 2 题,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有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所以此时上海的天气可能是持续的伏旱天气。第 3 题,结合前面分析,主要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