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受热不均产生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的知识核心是掌握大气的运动。受热不均是产生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一、大气如何受热——(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1.太阳短波辐射经过大气层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主要是看大气中成分的吸收作用对流层中的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比较少;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2)反射作用:主要体现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晴天辐射强,阴天辐射较弱。(联系昼夜温差)(3)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容易被散射。(天的蓝色,太阳未出天已亮等)2.地面的吸收作用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增温。增温后又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3.大气增温及大气逆辐射对流层中的 CO2 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增温后向外传递热量,分别向高层大气和向地面。向地面那部分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注意:大气逆辐射在一天中都有,地面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但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明显。【CO2变多啦,联系全球气候变暖;水汽多,联系沿海和内陆的昼夜温差。保温作用的一些相应的保温措施要从这两个要素(CO2、水汽)的变化量入手】例如: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二、为何受热不均?从两个角度(能得到多少,能吸收多少)分析,太阳辐射分布不均以及地面自身的性质导致对地面热量吸收的程度不同。(一)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从辐射来源分布的角度】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纬度; 昼长 地势 天气状况(二)从吸收的角度看——考虑下垫面下垫面不同——包括海洋、陆地及陆上的高原、山地、平原、森林、草原、城市等等。(对于低层大气而言,由于几乎不能吸收太阳辐射,而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成为它的主要直接热源)(了解)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为 10—35%,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三、大气环流和等压面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但地面是受热不均的。1.理解掌握热力环流的过程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