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语文报》的缘-记叙文 1000 字 初识《语文报》 10 年前,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担任教务主任。一天,一位姓赵的漂亮的女老师将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报》专号放在我的办公室案头,我随手翻阅起来,不觉被报纸主题清楚、板块严密、气质儒雅,语文学科特色鲜亮的风格所吸引。尤其是 xx 约稿、选文用心,校对严谨,师生皆宜阅读,于是便常常放在手边,成为指导学生语文学习和辅助自己语文教学的参考用报。 订阅《语文报》 20XX 年,我调到镇江市润州区的实验学校,在带领语文学科组开展学科校本教研和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时,我常常会用到《语文报》上的素材。于是我就自己订阅了《语文报》,以至于常年阅读,逐渐熟悉了为《语文报》撰稿的不同省市的一些特级老师的名字。每当新一期报纸到手,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读到他们的文章,对他们的专业、才情和对现实语文教与学的关注与思考充满了敬佩和向往之情,我也常常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沟通报纸上的一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和语句。后来我担任了润州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在更大范围内的调研、指导、沟通研讨中用到《语文报》上的一些对于当下语文教学的思考,于是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熟悉并使用《语文报》了。 写稿《语文报》 在阅读《语文报》的同时我也渐渐成为《语文报》的作者,特别是在原来的镇江市教研员吴主任的严格要求下,为《语文报》撰稿。他常常说,我们既要做语文教学的实践者,也要做语文教学的思考者和总结者;稿件要不重复过去,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秉承着吴主任“三个者”、“三个不重复”的精神,每次撰稿时,我总是带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去把好稿子的最后一道关,力争让自己满意,让 xx 满意,让读者满意。也许正是这种感觉锻炼了我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撰写一些论文,相继在许多杂志乃至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可我仍然比较看重在《语文报》上发表的文章,或许是一份报纸承载了一个语文老师专业成长的记忆了吧,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比较恋旧的缘故。 结缘《语文报》 随着稿件的不断往来,约稿、撰稿、改稿、发稿,我逐渐认识了 xx 王素红老师,从文字到声音,我越来越感受到王老师的热情、专业、细腻和报业人特有的敏感、严谨。这种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我,引领着我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我也逐渐推举一些优秀的语文老师成为《语文报》的作者,就像当年吴主任要求我那样要求他们,于是和王老师有更多的在稿件上的联络、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