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模式【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进展。”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习,更关系到一生的进展。因而教育者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特点,从细微处着手,持之以恒,实行多样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他们数学学习以至于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25)-12-0141-01 当前,新的课改东风已经吹到了每一所学校里,两基建设中给乡村学校配备了大量的设备,弥补了硬件建设的不足。而新课改的最大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沟通等,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配发的多媒体设备就有了用武之地。采纳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 一、合理使用电教设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持久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可以从知识起点、探究过程、体验成功和磨练意志四个方面培育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逐渐形成的,是自己常常克服各种困难使意志得到自我锻炼的结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探究活动和有趣味性的题目,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3.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老师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尤其是听课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