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经济形势 特征及进展战略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一)汉中区域特征: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特别,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 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已经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穿,2025 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 179 个交通枢纽城市。②地理区位特别: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 万平方公里,380 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 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2、生态优势。年均气温 14 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主要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著名地理学家李时间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陕南水资源总量 314.58 亿立方,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 1.8 倍,全省的 2.43 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保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05 亿立方,工程投资 120 亿元。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 52.9%;有 450.57 万亩 25 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 33551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8%;还有 393 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 8%,陕南有 16 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 7 个,省级 9 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 10 个,省级森林公园 14 个;有 11 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文化优势。汉中是汉水的发源地,是汉王朝发祥地,汉朝、汉族、汉语、汉文化皆因汉中而得名,迄今发现有反映早期人类活动的龙岗文化,两汉三国文化遗迹众多,主要有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等以及中华民族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