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文,再走出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12 月初,我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是一首优美的儿歌,语言简练,生动活泼,充满儿童情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被低年级的儿童接受。诗歌讲的是下雪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雪地里走过,留下了不同的脚印,好象一幅漂亮的图画,青蛙之所以没来参加是因为它在洞里睡大觉。诗歌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观察、思考。 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自主选择朗读方式练读,以及个性化的感情朗读的能力。 本次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前谈话中,我让孩子们猜一猜“木、林、鸟、竹、雪”这几个甲骨文,前四个是之前学过的,雪的甲骨文很有意思,雨点中间夹着羽毛状的雪,了解到雪的来源,更感受到学习汉字的有趣。通过的了解,在上课初,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下雪的场面:雪花纷纷扬扬,大地一片银白,再配上语言,使学生进入美好的雪景中。看着学生饱满的热情,我立即抓住时机问学生:“看到这么漂亮的雪景,你都想说什么呢?”此时孩子们的心里是快乐,带着兴奋的情绪,自然地引出“下雪啦,下雪啦!”这里需要小朋友们认识理解新标点“!”我说:“小朋友们,这里有个标点显示出小动物们很快乐,你知道吗?”从而告诉小朋友们“!”代表感情强烈,也表示一句完整的一句话。接着让学生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数句子对于一上年级的孩子来讲是一个难点,放在课堂上,希望小朋友对句子有更加深的印象。 “群”字的理解,我进行了两方面的教学,一是从字面上去指导孩子认识,“一个人领着一群羊”。二是从课文中理解,先出现一个小动物,出示“雪地里来了一()小画家”,接着小画家们一个又一个来了,再出示:“雪地里来了一()小画家”,让孩子们理解“群”表示数量比较多。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始终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学习重点,也是难点,应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词语化为具体形象的小动物,化文字为图形,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同时扩展其词汇积累,锻炼其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让孩子了解小动物的脚印不一样,读好课文之后,我问孩子们小动物还能画其他脚印吗?也让孩子们用小动物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脚印。这样通过利用直观的画面间的比较,使学生对句子中包含的比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且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及口头表达能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