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蜀道难李白》教学设计高一语文《蜀道难李白》教学设计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中学 2025.3.17 高一(11)班 授课老师:洪秀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 2.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3.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诗歌划分节奏,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重点赏析诗歌的主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品评赏鉴,正确理解诗人在《蜀道难》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从朗诵入手,领悟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概。 教学难点: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古蜀道地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品蜀道之“难”,感悟诗人情感。 三、诵读与鉴赏 (一)诗当美读:一读诗歌,感受风格之奇特 1、生读,初步感知李白这首《蜀道难》的主体风格。(雄浑豪放) 2、诵读诗歌主旋律?再现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诵读指导) 学生试读品味:揣摩蜀道“难”在哪里? 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山高”)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势险”)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人凶”) (二)诗当情读 :二读诗歌,感受感情之奔放 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诗当精读 :三读诗歌,感受情感之丰富 1、诵读实践体验: 再现蜀道之难 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朗读分析、实践。(提示:感情基调、重音强调、停顿节奏) 范例: 分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基调: 雄放; 节奏: 略快; 重音: “六龙回日”“冲波逆折”( 定语) ; 停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学生诵读实践展示。 3、老师点拨, 明确诵读要点: 4、诵读美化: 体验诗人个性。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背诵诗歌 六、板书设计 蜀道难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