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探究学习,其探究主题应该是( )A.手工业成就 B.印刷术推广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进展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农业的进展状况,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灌溉工具的革新,农业著作的问世,都反映了农业的进展。2.《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答案 C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一关键信息。由此可知,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3.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写的是( )A.筒车 B.翻车C.曲辕犁 D.水排答案 A解析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筒车,以汲取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4.《宁国志》载:“(宁国)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给,无商货经过。清咸丰前,民康物阜,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材料反映当时宁国地区( )A.经济受外国廉价工业品影响大B.商品经济繁荣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C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土产甚富,足以供给”“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反映了我国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选 C 项。5.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答案 C解析 图中表示的是古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区域的变迁,没有体现 A、B、D 三项的内容。C项的结论可以从图中看出,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进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乡村纺织”“以织助耕”“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进展,故 A 项正确。7.“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进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进展兴盛C.古代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