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 2 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 3 节、第 4 节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Na+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D.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排放【解析】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Na+,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K+。Na+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人体内水、Na+、K+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肾脏排尿,因而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 A2.高温环境中作业,“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和应对措施分别是( )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解析】 高温环境中作业时流失大量汗液,会导致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分和盐格外流,若出现口渴症状,则说明丢失水的比例更大一些,会导致渗透压升高。为了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既要补水,又要补盐,且盐水浓度应低于生理盐水浓度。【答案】 A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解析】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答案】 C4.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感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解析】 调节过程如下:→→【答案】 C5.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B.饮水后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D.大量出汗能进一步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解析】 饮水可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