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的讨论 《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艺术教育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倾慕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进展的需要,使他们在欢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进展的经验。”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音乐的形象思维来启发、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引导幼儿参加唱歌、音乐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教育内容,以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进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发明,在客观接受和积极发明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结识美、感觉美和表现美。 我发现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效果的灌输,以致于老师在这一框架约束下,非但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潜在发明力。就像以前我在小学实习时遗留下的习惯,我总是把歌曲一词一句的专家给幼儿却从未想过其实幼儿很难接受,结果总是幼儿被动接受,同时我也感到音乐活动很难领导你的气氛太低沉,孩子们就没有了爱好;你若是太兴奋,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收回了。其实老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要进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老师只是个盲目且无指向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只重视幼儿是否有学会和掌握老师所教的一些技能和知识。比如说歌曲会唱了吗?律动动作是否和老师做的同样?是否根据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绪来欣赏音乐等等。老师既不了解幼儿,也不观测幼儿、不揣摩幼儿,只是用一个预先设立好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毕相同的任务,学会相同的技能,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简而言之,幼儿的教学最主线的任务,就是规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废弃灌输,主张启发和引导。在音乐游戏的教育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所谓的“乐感”,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欢乐、健康地成长。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爱好。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