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教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教学案_第1页
1/14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教学案_第2页
2/14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教学案_第3页
3/14
第 4 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纲展示]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点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① 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② 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 或电信号 ) ,也称神经冲动。(3)过程(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包括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填数字及名称)(2)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 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 。(3)图乙中突触类型为轴突—树突型:B;轴突—胞体型:A。(4)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传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6)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刺激传出神经也可以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也能称为反射。(×)提示:只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引起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2)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提示:酸梅色泽、形状直接刺激视觉感受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到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3)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4)K+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 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提示:K+在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 K+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5)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提示: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